读了《水浒传》让我们明白了什么?(诡计多端剧情分集介绍)
读了《水浒传》让我们明白了什么?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读了《水浒传》,能让我们明白什么?各位,要回答这个问题,咱得分场合,分时间。

举个例子,明末清初有个思想家叫黄宗羲,他就说过,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原因就在于,《水浒》传里面充满了暴力、血腥、造反,以及对社会秩序和权威的蔑视。年轻人读后,容易走火入魔。
各位,这黄宗羲虽是当时相对开明的思想家,但骨子里毕竟还是个封建卫道士。他的观点,是从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角度阐述的。我认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有愚民的嫌疑。我个人认为,读了《水浒传》,能让我们明白以下几点:第一,古人在做大事时,总喜欢给自己找一个来自天上的“靠山”。
比如说,宋江等人自称是天上的108个魔将。再比如说,义和团自称能请齐天大圣等各路神仙下凡。似乎只有给自己设定一个不凡的身世,古人做起事来才会觉得信心满满。这在心理学上讲,叫晕轮效应。

第二,《水浒传》中诸人,虽然自我标榜是在替天行道。但母夜叉卖的人肉包子,难道都是拿大奸大恶之人的肉做的?里面有没有无辜商旅,甚至是贫民的身影?还有李逵,书中多次写到,他杀人“如砍瓜切菜”般。可想而知,在这过程中,定有许多无辜路人惨死!所以,从《水浒传》中,我看到了宋人对生命的蔑视,对人权的践踏。是的,据顾颉刚先生考证,宋朝的经济发达程度,在当时是数一数二的。而且文化也很繁荣,社会更是开明。但即使是这样一个社会中,大伙儿依然在枉顾百姓安慰,藐视人权,践踏普通百姓!想来令人不禁扼腕!第三,《水浒传》中多次提到,林冲等人是被逼上梁山的。换句话说,他们是被迫造反,本是良民!各位请注意,这是东西方文化的一个不同点。我们中国古人一直强调,除非活不下去了,否则就不应该造反!而且,就算是造反,斗争矛头也不能指向皇帝!
你看《水浒传》中不是说了么,是高俅他们蒙蔽圣聪!宋徽宗本人是好的!而且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西方不一样。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就曾提出一个理论,叫“社会契约论”,里面提到,百姓与君主的关系,只是个“合同”关系。所以,只要百姓不爽,随时可以单方面撕毁合同,即打倒君主!当然,《水浒传》的成书时间大约在12世纪,我们不能苛求当时的古人,拥有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觉悟。好了,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
读《水浒传》让我们领悟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政治的和社会的根源,书中几乎所有的好汉最后走上“落草”的道理,都各有各的逼真的故事。“占山为王”—— 准确地说清了起义军如何能够由小到大,这就是占山为王,积极与官军作战和斗争,才会有自己拥有起真正的一席之地。确实不同于一般地打家劫舍的“草寇”,而是以符合“天意”来反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因此既有极大的正义性和思想高度,也有令人信服的感召力。“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书中招安和反招安是鲜明的两条路线,但以前者为主线,反映了作者忠于封建道德伦常的历史局限性。

读了《水浒传》这一本名著,能感受到了 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精神可贵。这本书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个字:忠和义。他们都是响当当的铁汉子。他们的忠心和正义将永远留在后人心中。他们的精神和不屈的品质将代代相传,千秋常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诡计多端剧情分集介绍大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