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主旨是?(西厢记剧情介绍)
西厢记主旨是?
描写了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同以崔莺莺,张生,红娘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叛逆者之间的冲突,最终崔张冲破封建婚姻门当户对的观念,演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一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极具诗情画意。《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除了饱满的故事、立体的人物和明确的主旨外,《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唱词也十分突出,极富诗意,读起来就如同一首首曼妙至极的抒情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西厢记》说的是“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样一个又俗又滥的故事:张生与崔莺莺一见钟情,而崔母出于家族利益和封建礼法的考虑百般阻挠,最后,在红娘的帮助下,经过一系列斗争,崔张终成眷属。作品表达了男女青年要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愿望,显示出一种所谓反封建的主题。

今天,崔张们自由结合的障碍早就不复存在,造成他们当初离合悲欢的社会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青年人为什么还要读《西厢记》呢?《西厢记》又凭什么去打动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物质极大丰富、两性结合空前自由的时代里的年轻人呢?
当然,《西厢记》的故事曲折生动,文辞优美华艳,写景写情写人写事无不妙笔生花,令人心旷神怡。我们读《西厢记》,的确应该细细潜玩元曲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王实甫的如“花间美人”般的绚丽词章,但更应该充分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来揣摩体味曲词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这种揣摩体味又会反过来丰富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强化自己的生活体验。这样,阅读就同生活联系起来了,就同人生和生命联结起来了,阅读活动就在精神上、心灵上影响人、改变人。林黛玉读西厢时的所谓“词句警人,满口余香”不是仅就《西厢记》的作者融化百家、文采斑斓的语言艺术来说的,我的理解,“警人”者,乃是指它的思想意蕴,“余香”者则是情到浓时,氤氲飘香,熏陶渐染,怡情养性。
西厢记是什么戏曲?
是越剧。

1、贞元间,文人张生与崔相国的女儿莺莺在普救寺相遇,并坠入爱河。时河桥守率领孙飞虎兵包围普救寺,逼迫莺莺做妻子,崔夫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许下一个愿望:“有一名逃出贼人,以莺莺许之,张生驰的挚友白马将军杜确发兵相助。”
2、崔夫人嫌他穷,不肯嫁人,张生又爱得太深。莺莺在丫鬟的牵线搭桥下,连夜去西厢看望张生,被崔夫人发现,严刑逼供,红娘如实相告。夫人无奈之下,只得将莺莺许配张生,却以不收白衣为婿为理由,逼张上京参加科举,莺莺与张生分道扬镳。
3、越剧《西厢记》是一卷精致的工笔画。其中的每一个场面,都是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风情万种,耐人品味。《西厢记》是一部古代青年男女在爱情中的心理游戏,四个主人公的思想和思想都表现出了精巧、复杂、活泼、丰富的特点,其中的矛盾和冲突更是引人入胜。
中国古代戏曲只要是指元杂剧和明清传奇。西厢记属于元杂剧。
从中国戏种来看,属于昆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京剧西厢记剧情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