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几代导演,代表人物分别是谁?中国有哪些电影导演
我国几代导演,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有七代

第一代导演:中国电影始于1905年,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末。这一代导演约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其中尤以郑正秋、张石川的成就为大。
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部劳工片《劳工之爱情》、第一部体育片《二对一》、第一部系列电影《火烧红莲寺》 。他们也就成了中国的第一代电影人,中国的“第一代导演” 。
2. 第二代导演 :中国“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这一代导演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

3. 第三代导演 :这一代导演主要有成荫、谢铁骊、水华、崔嵬、凌子风、谢晋、王炎、郭维、李俊、于彦夫、鲁韧、王苹、林农等,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
4. 第四代导演:第四代的创作高潮是伴随着电影和戏剧分家的讨论和对历史的反思进行的,农村渐渐成为他们作品的中心题材。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有谢飞、郑洞天、张暖忻、黄蜀芹、滕文骥、黄建中、吴天明等。他们与第三代、第五代导演一起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5. 第五代导演:指1982年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系学生,包括张军钊、陈凯歌、田壮壮、张艺谋、张建亚、黄建新等。“第五代” 年轻电影人因为历经wg,接受当时流行的西方哲学、美学思潮,形成新的价值观、美学观当时整个文艺领域的强烈主体意识、反思思潮相适应。

6. 第六代导演:例如王小帅的《十七岁单车》,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张元的《过年回家》,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这三位导演。
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另一个共同特色是:他们都各有话说,第六代导演所叙述的故事,是他们各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如果能大量的呈现出来,才能显露出一个社会和文化的多元生机。
7. 第七代导演 :新千年之后走上导演岗位,开拍第一部电影的“新生代导演”。他们多是7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的电影的基本命题、所关注的对象,以及表现手法、风格,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新的电影意识的诞生。
第一代:郑正秋 张石川
第二代:蔡楚生、孙瑜、费穆、沈浮、袁牧之。
第三代:北影的“四大帅”(成荫、崔嵬、水华、凌子风)和“南谢(谢晋)北谢(谢铁骊)”。
第四代:黄健中 吴贻弓 郑洞天 丁荫楠 杨延晋 胡柄榴 张暖 陆小雅 黄蜀芹 史蜀君。
第五代:张军钊 陈凯歌 田壮壮 黄建新 张泽鸣 张艺谋。
第六代;胡雪扬、王小帅、娄烨、张元、管虎、路学长、张扬、贾樟柯。
第一代导演
中国电影的奠基人与开拓者,活跃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他们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邵醉翁、任彭年、沈浮等,其中郑正秋被誉为中国电影之父。他们的代表作品有《玉梨魂》、《三笑》、《关东大侠》、《八千里路云和月》等。
第二代导演
他们活跃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代表人物有蔡楚生、郑君里、费穆、吴永刚等,他们的代表作品有《渔光曲》、《迷途的羔羊》、《小城之春》、《女神》等,这一代导演所处的时期被誉为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年代。
第三代导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有哪些电影导演奖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