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童最好的三部曲?赤脚医生赏析?
徐童最好的三部曲?
徐童,中国当代独立纪录片界最具代表性的导演之一。三部曲《麦收》、《算命》和《老唐头》

《算命》《老唐头》《麦收》是纪录片导演徐童最好的三部曲。
其中《算命》是他最为知名的作品,主人公厉百程本身的人生历程,特殊经历,复杂身份以及他作为算命先生的清晰表达,使得这部纪录片尖锐直接,洞悉人性,挑战道德。
赤脚医生赏析?
这是一部纪录片,个人观片不多,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风格看起来相当不大一样的纪录片。

导演徐童用他的视觉和听觉的另类触觉给观众呈现了一幅不一样的纪录片画卷。
孙立哲此人怎么说呢,从电影的里面来看,他的青春年华沉浮在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上山下乡,之后和四人帮扯上关系,过了那段特殊时期之后,神奇的得到了平凡。在已是老年的他的视角里,充满了对年轻时候的人生经历的不尽唏嘘和喟叹。
文革和计划生育是时代背景,赤脚医生是他的半辈子经历。

就个人而言,对这部电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那个让我感受到另类的视听效果带来的对角色人生的感叹。
轻快流畅的剪辑和镜头切换,在视觉上增添了纪录片的活力,音乐风格异类,尤其是后期的一段西洋风格,与中国传统作出强烈对比,是在对世人明示,人生的本质,便如这舞动的乐曲一样,是那样的充满活力……与浪漫。
徐童游民三部曲创作特点?
《麦收》是徐童的第一部纪录片,同行评价其“生猛、鲜活”,却也引发了巨大争议。这次,他带着“游民三部曲”的另两部——《算命》和《老唐头》来到上海 。
《麦收》是徐童拍摄的第一部纪录片,跟踪拍摄了一位性工作者的生活,记录了这个农村女孩在麦收前后,辗转于北京与乡下的两种生存状态。影片的内容写实得有些粗暴——性工作者评价嫖客和描述性过程的对话并不被镜头所避讳,徐童因而得到了同行“生猛”、“鲜活”的点评,并一路获得多个国际电影节的肯定。
这样的影像风格大概来源于粗粝底层生活的磨练。1987年,徐童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毕业,学的是摄影,典型的科班出身,却始终没有进入体制内工作。20年里,他拍过广告、搞过平面设计、还涉足过当代艺术,一直处于漂浮的状态。“远看艺术家,近看是游民。”徐童在接受专访时自嘲道。
2006年,他开始写小说。这个叫《珍宝岛》的长篇小说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叙述了一个小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荒诞。写完后,他觉得不过瘾,“影像应该比文字更鲜活”,他说,继而拿起摄影机,将镜头对准了那些更鲜活的人。
他一口气拍了三部纪录片——《麦收》、《算命》和《老唐头》,合称“游民三部曲”,徐童的镜头下多是性工作者、乞丐、算命先生等江湖草根人物。近日,他带着两部纪录片《算命》和《老唐头》参加了在创智天地举办的“影像·中国——纪录片放映巡礼”首映活动。
影评人王小鲁联想到王学泰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一书的表述,将徐童镜头下的这些人物归为“游民”。王学泰认为,游民有别于草根,他们游离于秩序之外,是脱序的人群,比草根更加边缘化。
导演徐童也始终以一介“游民”自称。他希望可以通过影像,让一个在历史和现实中长期隐形的“游民社会”浮出水面。所以,他并不逃避有关影片的种种道德风险,“因为你所尊崇的道德关系已被裹挟到游民的价值体系里”。徐童在放映后的交流环节语出惊人:“如果你想做坏人,那就拍纪录片吧。”他表示“自甘下潜”、“自甘沉沦”。同为纪录片导演的黎小锋在微博里评论称:“徐童是以此沉痛、决绝的态度,让据守道德高地的人士闭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导演徐童结过婚吗知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